发酵床猪舍的选址与圈舍结构
发布时间:2016/5/9 22:29:56 作者:admin 浏览量:1350次
一、猪舍的选址
猪舍应选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四周无屏障,可保证通风良好。
二、猪舍朝向
猪舍朝向和间距必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和防疫等方面的要求,猪舍长轴朝南或南偏巧度以内为宜。
三、建筑物的结构
猪舍建筑结构与传统猪舍无太大差异,要求舍顶用石棉瓦或聚乙烯材料等覆盖,能够防风、防雨雪和阻挡紫外线、隔热保温,舍顶最好能伸出1—1.2米宽的屋檐,边墙安装百叶窗、风机或排气扇。猪舍垫料层以上净高度不低于2.5米,跨度以9—15米为宜。
四、猪舍间距
为保持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每相邻两猪舍纵墙问距不低于7米,每相邻两猪舍端墙间距不少于10米,猪舍践围墙不低于10米。
五、圈舍基本结构和组成
猪栏舍内基本配置与传统猪舍相同,即每个栏舍配置常规的围栏、食槽、饮水装置和加湿装置,但圈舍地面需设置两个功能区,一个是发酵床,另一个是硬化区(主要用于夏季休息)。发酵床由发酵槽和垫料组成,靠发酵床的外墙要设置垫料进出口、通气与渗滤液排放口,在室外设置渗滤液收集器。
1.发酵床 设置在靠外墙一侧,面积占圈舍面积的55%—65%,其发酵槽的深度依据垫料性质和饲养管理条件而定,一般低于休息区(硬化区)40—100厘米。发酵槽底部地面可以为土质地面,但需夯(压)实,以免动物粪尿形成的污染物下渗污染地下水。
若养殖场地下水位较高,发酵槽应建在地上且地面应做防水处理;如养殖场地下水位较深,发酵槽可以建在地下或半地下。垫料是铺设在发酵槽中的有机材料,一般为木屑、秸秆段(粉)、稻壳、花生壳、碧糠等,这些材料需要经过高温堆积发酵处理,达到无害化后才能填入发酵槽。
2.垫料进出口 主要是方便垫料进出和发酵床的清理。
3.通气与渗滤液排放口 位于发酵槽外侧底部,排放口尺寸为20厘米×30厘米,数量依据圈舍大小设置,一般10米宽的圈舍设置5—6个即可。平时作为通气孔,当垫料水分过高(如垫料水分调节不当或饮水发生跑冒滴漏时),作为渗水孔。
4.渗滤液收集器 为保护养殖舍外环境,在养殖舍外紧邻外墙挖1.5米深度的集水坑作渗滤液收集器,渗滤液通过明沟与集水坑相连通,上要加盖防护。明沟及集水坑均要高出地面15厘米,以免雨水倒灌,并要勤于检查,若集水坑水位较高时,要及时抽出并加以处理。
5.硬化区 设置在饲养通道一侧,面积占圈舍的35%—45%,为混凝土硬化地面,为猪采食、活动与休息的场所。硬化区的设置在高温夏季尤为重要,高温季节发酵床温度相对较高,而硬化区地面相对凉爽,可供动物休息。在硬化区,可以根据不同养殖对象进行不同的设施设置。如进行群体养殖的待产母猪和产后母猪,可以成排设置仅供1头猪采食或饮水的隔离栏,避免母猪在采食时发生踩踏事故;对于断奶仔猪和育肥猪,则无需设置隔离栏;成年公猪则需要单舍(栏)喂养,不宜群养。
(江苏省农科院资环所 常志州)
上一篇:鲜食甜玉米、大白菜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已是最后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