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城点击>>百姓聊吧>>文章内容
禄口让文化在基层生根开花

发布时间:2012/6/28 15:33:25 作者:admin 浏览量:1787次


2012年6月25日上午,禄口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操场上舞姿翩翩,歌声嘹亮,热闹非凡,这是禄口街道老年学校文艺演出的活动现场。近年来,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禄口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群众文化这朵奇葩正在禄口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盛开出灿烂的花朵。

面向基层,创新惠民举措

每天晚上七点至九点,艳阳广场、水荆墅民族文化广场等市民广场上,音乐节奏明快,百姓舞姿欢快……近年来,禄口街道高度重视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弘扬广场文化。如今的广场舞活跃在禄口的各个角落,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街道开设了“禄口讲堂”、“母亲学堂”,举办“艺术插花技能培训”,开展趣味运动会、篮球比赛,举办纳凉晚会,编纂了记录地方发展历史、具有地方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的《禄口街道志》等,以贴近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增长群众知识,陶冶百姓情操,提升居民素质,营造文化氛围,丰富群众生活。

“以老年人文明程度的提高带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以老年人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禄口街道高度重视老年文化工作。多个社区都建立了老年活动室、阅览室、建身广场,彭福、上穆等社区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成立老年学校,组建老年乐队,组织部分老年人外出旅游,丰富其精神生活,让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定期组织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到敬老院打扫卫生,为老年人送上精彩的文艺演出,让他们真切感受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依托载体,丰富文化活动

走进永兴社区职工书屋,图书阅览室宽敞明亮,桌椅摆放整齐,各类图书琳琅满目,电子阅览室一尘不染,电脑、多媒体设备一应俱全。不久前,该社区的职工书屋顺利通过验收,被南京市总工会授予“职工书屋”称号。

与永兴社区一样,街道的其他社区也建立了阅览室、活动室等,并建立了长效机制,确保人员、经费、管理三到位,依托这些载体,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健康教育、文艺讲座及读书、下棋等活动,使之真正成为广大群众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升素养的重要平台。近年来,禄口街道高度重视载体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街道文体中心、社区活动室、阅览室、文化室、健身广场等建成并投入使用,基本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街道已建成市级“农家书屋”1个,国家级“职工书屋”1个。

示范引领,带动群文发展

冲破世俗,孝老爱亲,四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公公的好媳妇张树平;关心孤儿,关爱老人,用28年的青春年华温暖无数孤寡老人之心的敬老院院长王红兰;视生如子,无私奉献,30年坚守农村教育一线的中学教师樊孝诚;热心老年事业,利用自身特长,积极开展老年工作的穆范端……作为禄口13万人民中的一员,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以点带面,辐射全街”,这是禄口街道的一贯思路。为此,街道启动了“道德讲堂”宣讲活动,每月一期,每期一个主题,以经典诵读、主题演讲、报告宣讲、影视展播、歌咏传唱、事迹展示等形式,传播道德故事,推动道德实践,汇聚道德力量,引导全街道干部群众以先进为榜样,增强道德判断力和荣誉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在全街道形成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良好风尚。

此外,街道以“‘金陵五月风’文学艺术节”和“‘江宁之春’群众文化艺术节”活动为契机,在全街道广泛开展了以“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演讲比赛,讲身边人,说身边事,展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文化建设源于基层,也必须服务于基层。离开了基层,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根基和意义。只有理念深入基层,阵地建到基层,根须扎入基层,禄口的文化建设才能在创新上显神韵,特色上展风采。

(禄口街道宣传办)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