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树根——轮椅上的活雷锋
发布时间:2009/11/28 8:15:41 作者:admin 浏览量:1178次
上世纪50年代,在抗美援朝战场上,22岁的他英勇杀敌,即使双腿被炮弹炸伤,也不忘扔出手中的手榴弹,完成党和人民交给他的任务;失去双腿的他,坚决要求回到养育他的家乡,为乡亲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就是东山街道中前社区的老革命、轮椅上的“活雷锋”——迟树根。
1955年,受伤后的迟树根复员回到铜山老家以后,一刻也没闲着,三十七、八度的高温,他一个人在地里忙活,填河、开沟……行动不便的他让女儿搬来小板凳,他坐在上面,一边挖一边移,就这样一锹一锹地开出了一条小河,引来水给乡亲们灌溉农田。他是村会计,每天和别人一样上班下班,但却不拿工资。当时,迟树根一家8口人,年老的父亲还身有残疾。70年代,铜山地区开河,拄着双拐的迟树根也赶来帮忙。他坐在地上翻土,圩埂上路不平,一不小心就摔一跤。一天下来,睡在床上的他全身骨头都疼。大家都劝他回家休息,可是他依然坚持着。由于行动不便,为了省去回家吃饭的时间,他干脆让乡亲们帮他带饭,吃住在圩埂上。
如今,迟树根已有80高龄,虽然身体不如从前硬朗,但是他依然“不安分”,不管是社区还是居民小组的党员活动,他都第一个到,他还担任了社区校外辅导站的辅导员。去年,汶川地震,他摇着残疾车,赶到社区,拄着拐杖爬上楼,捐了300元,然后又赶到居民小组交了200元“特殊党费”。他告诉笔者,这样的一句话是自己的座右铭:“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戴云 朱雯)
转自2009年11月26日《江宁新闻》3版
上一篇:杨广生:青春无悔乡村路
下一篇:鲍莉萍:我要办一所汽车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