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应该“反思”的五种生存状态
发布时间:2015/12/8 13:31:52 作者:大河人 浏览量:1579次
日子一天天过,生命也一点点在静寂无声中流失。触碰不到,感受不到,在喧嚣中登场,在寂静中谢幕。活在当下,反思更多地成为一种奢侈品,独立思维更似天际的云,飘渺无界。
独立的思考
针对网上传出被延安城管跳踩头部的商户写道歉信一事,昨日,延安市城管局方面表示对此事并不知情,目前正在调查此事。此外,流传于网络上的被踩头商户刘国峰的公开信,也因刘国峰向媒体否认是其所写,而陷入“罗生门”。
反思:
我们总是习惯了在轻信息中生存,通过文字的刺激来获得片刻的心理躁动,我们义愤填膺于社会的丑恶和不公,但我们却从不经过脑子去思考着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还原事情的真相不应该以网络开始,更不应该演变成一场全面狂欢。活在表层,就如那无根的飘萍,只会在狂热中丧失理智,公平和正义永远都不是仅靠暴力获得的,其更需要是一个独立的公民意识。
成功的标准:
十年寒窗无人晓,一上电视天下知。社会化媒体的传播更使我们觉得能够轻易缩短成功的时间。“职来职往”送你一份好工作,“梦想秀”完成你的梦想,“达人秀”成就你出名的愿望……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梦想成功是每个人都渴求的,但更多的时候,这又能够改变多少呢?“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那些靠出卖隐私和青春来赚取短暂的快感,又能够持续多久呢?
反思:
达人秀、梦想秀同登场,眼泪与掌声齐飞。只是,电视上的成功遮蔽着现实中无数的失败。个人境遇不与宏观场景关联只能是做梦,个人再努力也难以突破体制的壁垒。现实中可没有专家评委,短信投票,顺利过关,现实中只有拼关系和“拼爹”。薛蛮子一言以蔽之:电视是婚纱照,电脑才是生活照。如此,你还怀抱希望吗?
淡漠的亲情:
据媒体报道,武汉一女子去独居父亲家过端午,却发现老人已去世多日。诸如此类的新闻是层出不穷的。“天涯若比邻”,却经常在网上看到那些独居老人逝去多日不被人发现的新闻。你说这是制度的悲剧还是个人的悲剧呢?
反思:
子欲养而亲不待。在一个亲情逐步淡出的社会,我们又有何资格去指责别人的丑陋呢?当我们纵欢于那些或轻松或愉悦的场所时,我们心中对于感情是否还有片刻的敬畏之心和怀念之情?社会道德的沦落不是一朝一夕的,如果寄希望于别人,那又有什么资格立足于社会。当我们淡忘亲情时,请不要再无理地指责那些社会沦落的事情,说不定,躬身自省,我们亦是别人眼中的“背信者”。
彼此的伤害:
尔虞我诈,伤害成风。不用我正在这里列举那些彼此伤害的案例,只简单地说下那些笼统的吧。虐童案、家庭暴力、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当这一长串的刺眼的字眼摆在你的面前时,你会怎样想?
反思:
暴力不仅仅是为利益,也有可能是另外一种获得愉悦的心理满足。当我们拉着孩子的手勇闯红灯时,当我们用威逼利诱去诱导孩子的所谓“成功”时,你还能指望我们的社会能有怎样的一个好环境?生,并不仅仅是为了存在,其更是一种状态。信任,对于利欲薰心的人来说是一种奢侈品。“盗亦有道”也只是一种传说。对亲人的不信任、对朋友的不信任、对政府的不信任(当然这个责任主体不在民众),其根源源于一种缺少对于道德和制度的敬畏,当丧失礼义廉耻,纯粹为了快感而活,我们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
尊严与虚荣:
长久以来,虚荣就是我们的生活的一切。我们和朋友比,要有大房子,要有好车;我们和同事比,要有高职位,要有好人缘;我们和同龄人比,要有美娇妻,要有乖宝贝……这些,真的是我们的尊严吗?
反思:
尊严不是物质,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成长的加冕。为了追求尊严,我们放弃内心深处坚守的东西;但是回过头来,却发现很多时候尊严恰恰就是我们丢弃的那些美好。我们这个社会,笑贫不笑娼。貌似在公众的心中,公务员等就高人一头,有尊严,P民就下贱,活该没尊严。在当下的语境中,“尊严”变成了一个很大的词儿,而且歧义颇多。有些人对于“尊严”的理解就是:办事儿不用求人,人都得求我,到哪儿都是 VIP,一张嘴就有话筒往前递。窃以为,这是“特权”,绝非“尊严”。对特权的追求,恰恰是没有尊严的人才拼命去做的事。尊严是个体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反应,是该为生命负责的勇敢和担当之举,而不是那些“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卖弄风情,扮演公知”、“常在河边走,主动去湿鞋”的社会精英们的饶舌之言。
下一篇:已是最后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