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城点击>>先进典型>>文章内容
“看到有土地荒着,我就舍不得”
——家庭农场主魏建华带领村民从事规模种植

发布时间:2015/5/20 14:45:06 作者:admin 浏览量:2842次


昨天雨下了一夜,到上午仍不见小。在江宁区禄口街道小彭自然村的一个二层小楼前的空地上,一个穿着雨衣的身影,正冒雨在一台大型拖拉机前埋头检修。“看看,本来今天要到地里去育秧苗,被雨给耽误了。”看到记者,他第一句招呼是这样的。他说,虽然下雨耽误育秧苗,但他不能闲着,利用这个时间检修农机。他就是市劳模、江宁区宇豪家庭农场农场主魏建华。

走进屋里,脱掉雨衣,魏建华脸庞黝黑,湿透的头发贴在头皮上,裤腿上都是泥泞。谈到接受采访,他搓着手说:“我没什么可说的。”可谈起了他的农活,这位农民劳模打开了话匣子。

1996年,当时还在铜山水泥厂的魏建华离开村民们羡慕的工厂,回到村里一头扎进农田。他承包了50多亩鱼池开始从事水产养殖。伴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魏建华带动了周边农户10户就业,户均增收2000元。

2000年前,村里的大部分青壮劳力出去打工了。看着村里大片土地无人耕种被撂荒,魏建华十分心疼,他带头租赁了100亩抛荒地种粮。因为用了新品种、新技术,当年水稻亩产较高,刨去成本不赚不亏。“我是一个农民,只要看到有土地荒着,我就舍不得。”

从此,老魏开始走规模化种植的道路。2004年,当年水稻市场收购价提高到0.7元/斤,国家已取消农业税,老魏种植水稻新品种,当年就赚了几万元钱。2008年,他尝试购买了第一台大型拖拉机进行半机械化作业。这时水稻市场收购价已涨到0.95元/斤,规模种植效应开始体现,他再也不担心种粮不挣钱的问题了。

“我现在手上,承包的土地面积已经达到了580亩。”老魏说,目前他除了水产养殖,还种植了水稻、小麦,夏天时还有时令水果葡萄和西瓜等等,已经带动周边30多户农民就业。

以往,老魏种植水稻都是给合作社育种,今年他希望不再只是育种,而是打响优质水稻的品牌,让自己种出的大米走进超市、市场,让城里人能够品尝到。

(江瑜)

转自2015年5月16日《南京日报》A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