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研修工坊>>课题实验>>文章内容
【原】开展社区科普活动,提升居民科学素养

发布时间:2014/5/14 23:00:38 作者:admin 浏览量:1434次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精神、科学品质不是针对哪一代人的事,而应作为提高全民族整体科学素养的努力目标,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社区科普理念,是时代赋予我们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社区科普大学是向居民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精神、传授科学方法,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主阵地,是社区开展科普工作的有效载体,是体现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科普活动的最好形式,是促进社区居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的最佳舞台,也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当然,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将经过探索、挫折、成熟和发展的过程。在创办社区科普大学的初期,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多方面的,场地没有、经费短缺、师资匮乏。为了办好社区科普大学,我们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居民的办学原则和办学理念,想方设法唤起居民们的求知欲望,让社区科普大学真正在居民中生根、开花、结果。

领导重视是办好社区科普大学的前提

为了保证社区科普大学工作稳步推进,我们街道专门成立了禄口街道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分管主任任组长,科协主席任常务副组长。设立了办公室,科协主任和社区科普大学校长分别任办公室正副主任。科普大学校长除了具体负责科普大学的日常工作,还要负责指导社区居民学校的科普工作。街道还从政府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作为社区科普大学的办学经费,做到实报实销,从而确保了科普大学的正常运转。

强化管理是办好社区科普大学的基础

我们在办好街道科普大学的基础上,还将各社区的居民学校作为街道科普大学的分校,以社区居民学校为平台,推动社区科普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依据市区科协对科普大学的要求,依据科协的课程计划,制定了禄口街道科普大学工作方案和考评细则,实行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管理、统一组建师资和志愿者队伍、统一考核措施的“五统一”管理制度。平时,我们组织相关的管理人员深入到各社区巡查执行街道科普大学工作计划的情况,听取老师和学员们的反映,征求各分校对办好科普大学的意见,收集好的独到的做法。在街道科普大学上课时,我们还组织各分校的领导和讲师团的老师听课,取人之长。每年年底,我们都要组织开展科普大学专项检查、评比和总结表彰。扎实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了科普大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队伍建设是办好社区科普大学的关键

没有一支稳定的、优秀的科普师资队伍,就谈不上科普大学的质量。将社区科普大学办成居民向往、百姓热爱的大学,就必须培养和建设一支优秀的讲师团队伍。为此,我们除了聘请有科技特长的在职干部和职工担任街道科普大学的讲师团成员,还将区、街道退休的曾从事过科技工作的老干部、老职工聘请为科普讲师团的教师。实行街道科普大学统一管理、统一分工,各自准备,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从根本上保证了科普大学的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了使科普活动可持续开展,我们还建立了由中小学教师、金城学院和金肯学院教授、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组成的科普教育志愿者队伍。为了提升志愿者队伍的工作水平,2013年7月,我们举办了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培训学校,培训学校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分别举办了由市区专家主讲的讲座三次、社区教育志愿者经验交流会一次、“我开心,我快乐——我做社区教育志愿者”的征文活动一次。在征文活动中,我们收到了来自全街道的志愿者征文近60篇,评出一、二、三等奖共计28个。在培志愿者培训学校首届结业典礼上,我们为获奖的学员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历时三个月的有计划的培训,使社区教育志愿者们明确了社区教育的职责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知道了自己在普及科普知识、倡导科学生活、推动文明建设方面应当如何去做。由于我们在师资队伍的组织和管理上能够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所以,无论是讲师团的教师上课,还是社区教育志愿者的活动组织,每次活动都能得到居民的好评,全街道形成了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整合资源是办好社区科普大学的保证

社区科普大学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是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养的有效载体,因此,办好社区科普大学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居民的积极参与。为了办好社区科普大学,我们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开展科学普及活动。每年我们都能开办长期班六个,短期班八至十个。为了提高办班质量,我们分别和南京同仁医院、禄口辖区内两个卫生服务中心联合组织开展中老年科学养生保健讲座,发放相关的卫生保建资料,让居民懂得科学生活、科学养生、科学饮食的基本常识;我们主动与同仁医院康复科联系,组织开展健康知识咨询和免费为居民检查身体的活动;我们和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联合,每年都要请南京市农科教讲师团的专家来禄口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2011年以来,我们分别在张桥社区举办了“大棚蔬菜科学种植”培训班、在彭福社区举办了“高产西瓜栽培技术”培训班、在桑园社区举办了“养蚕专业知识”培训班、在小彭社区举办“水产养殖专业知识”培训班、在成功社区举办“高产草莓的科学种植”培训班,在曹村社区举办“高产小麦种植与科学管理”培训班,在尚洪社区举办“花卉与苗木栽培技术”培训班等13场,参加学习的种植、养殖专业户和居民达2000人次。一系列的科学种植、养殖培训班,为农民们致富创收提供了技术支持。此外,我们还和残联、社区教育中心联合举办残疾人电脑培训班三期,老年居民电脑学习班四期,居民电脑培训班十二期,参加培训人员一千多人。2013年下半年,我们在街道老年大学的学员中选拔了30位经过电脑培训的老年学员,通过“夕阳红·扶老上网”参加“江苏学习在线”的学习活动。我们还在集镇老年学校开设了“健康课堂”,每周上课一次,教学内容由老年大学安排。

为了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发挥辖区内高校的作用,我们主动和金肯学院人文系联系,请考古专家为居民举办文物收藏与鉴赏的培训班6期,在提高居民文物鉴赏能力的同时,懂得文物保护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为了使广大居民了解疾病的预防常识,我们和街道疾控中心、卫生防疫部门充分利用各社区的宣传栏,联合进行“猪流感”、“禽流感”的预防知识宣传。由于我们的科普工作做到了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和材料自学相结合、现场指导和个人咨询相结合,所以我们的科普灭学工作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和支持。我们的社区科普大学已经成为居民们向往的科学殿堂。

办好居民学校,服务社区居民,是我们科普大学近年来努力的方向。为了办好居民学校,利用居民学校这个平台做好科普的宣传教育工作,我们深人街道30个社区,帮助社区居民学校建立科普工作的组织机构,挑选和推荐有一定科学知识和科技技能的人担任科普工作者,负责组织开展社区的科普工作。为了丰富居民学校的科普活动内容,拓展居民科技教育的空间,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理念,我们除了从网上收集大量的科普教育讲座材料和科学与探索的资料片用于居民学校的学习外,我们还聘请在辅导小学生发明创造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江宁区十大科技标兵、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个人、铜山中心小学科技总辅导员郭荣幸老师,为禄口集镇和铜山集镇居民学校举办了两次科学研究和发明的讲座,郭老师的精彩讲座赢得了居民们的阵阵掌声。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吸引了全世界人们的眼球,数千万国人涌入上海一饱高科技给世界带来的变化。许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去世博会一饱眼福的国人,心中不免留下了许多的遗憾。然而,禄口街道的居民们却能与众不同地享受着“不出家门看世博”的新时尚,看世博的地点是各社区的居民学校。

社区科普大学的石坤平教师,根据辖区内各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工作特点,充分理解广大居民看世博的迫切愿望和想去又去不成的两难境况,积极主动地从网络上、报纸上查找有关世博会的资料和照片,从去过世博会的亲戚朋友那里借用买来的图册、相关的留影等。在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以后,他又利用十多天的时间,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上海世博会,国人的骄傲》。中心及时将该教育资源通知各个社区居民学校,各个社区居民学校在得知这个好消息以后,积极主动地要求中心安排时间到居民学校进行播放。根据社区居民学校的申请时间先后,社区教育中心的领导和老师带着移动多媒体深入各社区居民学校,组织居民观看。石坤平老师亲自担任主讲,从世博会的历史、举办世博会的意义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场馆建设风格、科技含量到馆内展出物品的价值,从上海世博会的整体建设格局、主题馆和中国馆的建设到世界各国对参展的重视程度,石坤平老师都作了精细的讲解,丰富的图像资料、精短的文字说明、通俗易懂的讲解,既让居民们饱了眼福,也从心底产生了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建设成就和科技进步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社区科普大学是一艘刚刚启航的科学之船。我们相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讲师团老师和志愿者们的通力合作以及街道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下,这艘科学之船必将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禄口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魏尤华

本文在2014年第2期《南京终身教育》发表)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