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村高台狮子舞
发布时间:2010/3/3 12:58:41 作者:skp-搜集整理 浏览量:1470次
“曹村高台狮子舞”主要流传在禄口街道铜山地区及周边地区,根据形成套路及名声,分为曹村高台狮子、彭福高台狮子和曹村少儿高台狮子,其狮子舞具有浓郁的北方狮舞的特色。
曹村自古寺庙众多,较为有名的有三郎庙、张王庙、紫草寺等。有庙即有会,每逢庙会就“四方云集于此,跳灯舞狮”以为欢庆。
三郎庙供奉的“三郎神”,据传是结义三兄弟,专门劫富济贫,深受当地人民的尊敬。据山阴王氏谱载,三郎庙始建于南宋,清顺治“戊戍冬月”由周、王、张、夏四姓氏出资重修,从而香火更旺,庙会更为鼎盛。每逢庙会人们载歌载舞,玩狮舞龙以庆丰年。当时山阴王氏以狮子舞而出名,每次庙会均以狮子舞朝山。清朝末年,狮子舞艺人王义昌能一手玩球,另一手将八仙桌子及桌上的石香炉、供品等近四百余斤稳稳端起,引导狮子上庙敬香,这一绝技一直流传至今。上世纪二十年代王氏子孙王惠荣在句容赤山做和尚,云游各地,采集各家舞狮之长,对山阴王氏狮舞进行改进,将原来单狮玩球改成双狮玩球,并配有六张八仙桌搭成之高台,形成现在惊险、热烈、观赏性极强的形式,成为曹村高台狮子舞的雏形。
曹村高台狮子舞申遗演出 |
该狮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多次参加市、县民间舞蹈调演会演,一九八三年获县民间舞蹈表演特等奖,一九八四年参加江苏省暨南京市国庆三十五周年的大型庆祝活动,获省、市领导的好评,一九九三年为了参加市“金陵文化庙会”民间舞蹈的比赛,由县文化局夏才葆、石建生及乡文化站王化银对该狮舞又进行了一些改进,并在比赛中获市表演一等奖,获“红花杯”。随后,又经无锡、苏州、常州、镇江等市邀请多次参加各地的艺术节等大型庆祝活动,受到各市领导和观众的好评。一九九六年还参加了电视剧《中英街》的拍摄工作,此后多次参加省、市重大节日的调演、会演等,均受到领导、观众的高度赞赏。
曹村高台狮子舞是集舞、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它分为地盘、一张桌子、三张桌子、六张桌子四个部分。
一、地盘分为:1、拜四方;2、双龙戏球;3、打半节滚;4、麻雀钻刺缝;5、打整节滚;6、双龙洗澡等六套动作。
二、一张桌子分为:1、插小角;2、插大角;3、跨马;4、钻裆;5、台上打半节滚;6、台上倒立;7、口叼台子单手端桌等七套动作。
三、三张桌子分为:1、过双桥打半节滚;2、大钓鱼;3、跨马钻洞;4、台上抽大角;5、板凳上倒立等五套动作。
四、六张桌子分为:1、小钓鱼;2、二郎担山;3、海底捞月;4、丹凤朝阳;5、猛虎下山打整滚等五套动作。
以上每个部分均配以锣、鼓、铴、钹等打击乐。
曹村高台狮子舞由于年代久远,其传承情况在清朝以前无人知道,现在了解的传承人有王洽青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