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城点击>>先进典型>>文章内容
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赵家淦

发布时间:2013/12/13 21:17:30 作者:admin 浏览量:1607次


赵家淦(1918年—1980年),今禄口街道谢村社区岑村人,地主家庭出身。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勇敢善战著称。在抗日战争年代、解放战争中,他转战苏南苏北,经历大小战役、战斗百余次,屡立战功。建国以后,他长期做学校总务工作,任劳任怨,廉洁奉公,在身处逆境时,他保持坚定信念,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忠贞不渝的革命意志。

20131213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赵家淦-赵家淦.gif

赵家淦1935年中学毕业,考入中央大学农学院蚕桑班。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以后,便辍学回家避难。1938年5月,新四军二支队到了横山地区,他看到这支队伍真心抗日,纪律严明,十分羡慕。在新四军的动员、教育下,他毅然抛弃了舒适的家庭生活,携带家用6支长短枪,参加了新四军的地方四中队。他随队打游击,破坏铁路、公路和通讯,抗击日军。之后被派往皖南新四军教导总队学习,回来后担任由各地自卫队组成的新一连的副连长,新一连变为主力后升为连长,后改任团侦察参谋。1940年,他奉团长钟国楚之命,带队去禄口、谢村、溧水一带筹集寒衣,曾把自己家中的粮食运到部队,把募集的寒衣款一次次派人送往团部。他率领的连队有极强的战斗力,曾多次给敌伪军以沉重的打击。

1940年12月,在禄口战斗中,由于情报不准,战斗失利,他与部队失去了联系,敌人扬言要捉拿他。在他情绪低落懊丧时,叛徒余占清对他说:“钟团长说你作战不力,要枪毙你,你快走吧。”赵家淦听了,一气跑到上海。后来他说:“当时我才22岁,只重视打仗,不重视接受阶级教育,政治觉悟很低,受到坏人挑拨,便动摇了,直到离开革命。”1941年,经人介绍,赵家淦加入了常备队,6月中,他曾率领常备队围攻谢村敌伪特工队,并生擒了一名日军,名声大噪。在此期间,他曾在虎口中营救出从皖南突围经过横山被捕的5名新四军战士,使他们回到四十六团。在顽军中,他与反动派貌合神离,内心总是萦怀曾同他生死与共的革命同志。常在无意之间流露出赞誉共产党和新四军的感情,最后被顽军以“有赤化嫌疑”而锒铛入狱。在狱中,他说服看守兵柯富楼,二人一道自溧阳顽专署越狱逃脱。接着他与陆纳同志联络,经由江宁县委与部队取得联系。钟国楚团长知道后,带信叫他归队。于是,他又回到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六团,仍任侦察参谋。

1942年6月,四十六团进入横山地区,赵家淦被留在江当溧县(后改为横山县)任军事科长兼独立三中队队长,从此在江当溧地区带领部队和敌伪艰苦战斗,历尽艰险,为巩固和扩大横山根据地立下了汗马功劳。1945年经过党组织考察,恢复了他的党籍。

抗日战争时期,赵家淦挟持禄口伪警所长彭玉琴在张玉昭家中,交待政策,晓以民族大义,指明出路。之后,彭表示:“我借宝地,只是混口饭吃,与贵政府决不干扰,决不妨碍你们……”并曾写信表明“身在曹营,心在汉”,一直未与新四军摩擦。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部队渡江北撤。解放战争时期,赵家淦曾任华中军区特务团营长、苏北二分区营长、江都独立团副团长、华东军区警备七旅二十团团长等职。坚持在苏中地区高邮、江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和开拓工作,曾负伤两次,多次受到上级领导表扬,苏中二分区通令嘉奖。

解放以后,赵家淦曾任苏南军区教导团团长,江苏省军区干部文化学校副校长等职。1955年春,他因历史问题受到残酷打击,被开除党籍。他怀着沉痛的心情转业到地方,担任南京工学院总务处主任。1957年,调往南京农学院担任总务处长。他工作认真,勇挑重担,生活简朴,身为处长,从不为子女的工作、学习、下放、待遇等开后门,也未为随军多年的老伴要过一次补助。1972年,他患高血压,行走不便,仍拄着拐杖上班。后来病情日益加重,组织上安排他休养治疗,但他仍然关心学院建设,致力总务和基建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后,过去强加于赵家淦的一切不实得以彻底平反,组织上恢复了他的政治名誉和党籍。1980年,他因患肺心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62岁。

陆宣

摘自2013年12月13日《江宁新闻》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