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口街道文联首换届,助推基层文艺事业大发展
发布时间:2013/6/29 12:59:59 作者:不详 浏览量:1326次
为进一步团结力量,繁荣街道文学艺术事业,
2007年11月,作为南京市四郊及江宁区内应运而生的第一个街道级文联,禄口街道文联正式宣告成立。自从成立以来,禄口文联紧紧围绕街道中心工作,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三贴近”中引领群众文化,用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营造浓厚氛围,为文化强街和禄口实现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
据统计,五年来,禄口街道文联开展了群众书法、诗歌创作、征文演讲、广场舞比赛等群众文化活动30余场;组织开展各类文化观摩交流活动20余场,省著名画家徐佩晨,当代诗人、翻译家、学者马永波,省市区书法艺术界知名人士张玉宝、魏建勋、慎志杰等在禄口都留下了佳作或书画墨宝;每年在各类媒体刊出、播出的新闻专题稿件 200余件,电视专题片 20余件;挖掘身边故事,编成曲艺、小品、歌曲等传唱节目 20余支;还编撰了 160万字的大型地方史志《禄口街道志》、散文集《禄口风采》和《禄口史话》等书籍5册,对禄口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良好影响。
在传统文化方面,铜山狮子舞、马铺锣鼓、铜山龙灯禄口民间文艺均得到了较好的挖掘和传承。铜山狮子舞被列入江苏省第二批非遗名录,马铺锣鼓被批准为南京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次年 4 月赴马来西亚参加演出。山塘的民间艺人史永余,是南京白局艺术的著名说书艺人,他自编自演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说唱书段,产生了积极影响。街道文联还充分挖掘整理大量的历史地情资料,《方家湾的历史血案》、《陶渊明后裔新年晒宗祭祖》、《乾隆遗韵》、《封建家法—镇麻》等作品分别在《扬子晚报》、《南京晨报》等媒体发表,并摄制成了系列电视专题片。
在人才培养方面,街道文联每年多次组织会员参加学习、培训和交流,提高文艺爱好者的技能。老教师张庆祥创作的一些纪实体散文、诗歌、楹联、格言及歌曲等屡有获奖,人民日报、中国文联、中国文史、中央文献、中央党校等国家级出版物上都刊有他的作品。退休干部陶德华常年研修书法,精通隶、篆两类书艺,在国家级和地区书法比赛中屡屡获奖,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有的还被国家美术馆、书画院收藏。文艺新秀周久云、赵勇等人的作品不断见诸报端。街道文联还不遗余力地培养一批青少年文学创作爱好者。禄口中学的“新燕文学社”、禄口小学的“小精灵文学社”,在街道文联的指导下,都建立了自己的写作园地。
上一篇:裘之故里
下一篇:禄口街道敬老爱老活动形式多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