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节奏慢,切记五个“催不得”
发布时间:2013/5/2 18:22:23 作者:饶先华 浏览量:709次
人到老年,思维、行动难免变得迟慢,有时到嘴边的话说忘就忘也是常有的事情。面对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一些老年人本来就心有余悸,如果人们对老年人缺乏应有的耐心与理解,老年人便会加重精神负担,失去安全感和社会温暖感,甚至害怕外出办事,变得自闭孤僻。
老年人的生活应该慢慢来,做事情切忌操之过急。吃饭过快消化差,起床太急血压高。老年人动作慢,千万不要催,老年人反应、思维、动作、语言功能有所减弱,他们做事时,儿女最好别催,否则不但对老人心理产生影响,还可能引发意外和危险。
现代文明社会,应该充满友善和包容,让人人都享有尊严、体面生活的权利,而善待老年人的慢节奏,同样是文明社会的体现之一。更何况,慢节奏是老年人的生活态度,也是老年人的一种自我保健、保护。意大利有句谚语:“走得慢、走得健康,才能走得远。”医学专家也认为,有时放慢节奏是一种治疗。再则,人人都会变老,善待今天的老年人,也是善待明天的自己。希望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能敬老爱老,事事多为老年人着想,尤其是公共服务行业,对老年人适当放慢点节奏,别再让他们“老来难”了。
一、起床催不得
不少老年人由于睡眠不好不能及时起床。这时,即使家人已做好饭菜或有其他急事,也不要催。因为,清晨老年人的心率相对较快,血压也较高,心脏排血量增加,血液黏度增强,此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是其他时段的3—4倍。所以,不但不能催老年人起床,还要提醒老年人起床时慢一点,先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几分钟,再缓缓坐起。
二、说话催不得
很多老年人头脑反应速度减慢,语速变慢,由于掉牙或戴假牙,口齿也不太清楚,和老年人说话时最好别催。首先,频繁催促老年人会让其产生心理压力,感觉被嫌弃而恐惧、失落或抑郁;其次,语速太快、情绪激动,易使老年人也变得激动和紧张。和老年人讲话要慢、有耐心,使老年人大脑处于放松,气血畅通,身体各部分机能组织运转得更协调。
三、决定催不得
老年人做决定不如年轻人快,过分催促可能使他们情绪激动,会引起血压升高和各种血管问题;做决定时的“催促”往往带着逼迫的意思,会让老年人觉得自己的想法和尊严没有受到尊重。有些老年人不会为临时迎合儿女意愿而放弃自己真实的想法,做出错误的决定,事后后悔、自责,影响他们晚年生活的幸福感。我们要给老年人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帮忙分析,让其在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头脑清醒、心情放松时做出决定。
四、走路催不得
老年人快走时活动量过大,会头晕眼花、呼吸短促、心跳加快。老年人关节、韧带功能都明显下降,协调能力较差,一味催促老年人快走,很可能使其因着急而摔倒,引发软组织挫伤,甚至骨折。所以和老年人一起走路不要催,陪他一起慢慢走,建议每分钟60—70步,就相当于在做一项舒缓的、持续的有氧运动。
五、运动催不得
老年人牙齿稀松、消化功能减退,如果进食过快、食物没有煮烂,容易引起胃疡、胃炎等胃肠道疾病,还易导致异物卡喉或吸入性肺炎。而细嚼慢咽可以促进唾液分泌和营养物质吸收,减轻胃肠负担,有利于控制体重。医生建议用15—20分钟吃早餐、中、晚餐则用半个小时左右。对于老年人,每口饭菜应咀嚼25—50次,每顿饭吃30分钟,才可以给包含中枢足够的兴奋时间。多咀嚼还可以消除食物中的致癌物质。
老年人慢节奏的生活,不但有益身心,并且还可以避免身体出现意外的伤害,因此慢节奏的生活对老年人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
上一篇:听健康讲座,做免费体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