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炫门户,幸福伴人生
——退休教师刘先发的幸福家庭
发布时间:2012/4/20 9:42:27 作者:admin 浏览量:1470次
铜山集镇横峰街30巷一座极为普通的小楼房内,居住着一对年过花甲的夫妇。走进屋内,家具什物陈列有序,朴素大方;后院不算大,但是盆景花卉错落有致,庭院整洁、素雅,颇具文化气息。这里就是铜山小学退休教师刘先发的家,一个让人欣羡的幸福家庭。
夫妻恩爱 同舟共济
人们常说,生活就像一条河,夫妻俩风雨同舟,小船才能驶向幸福彼岸。刘先发与妻子郑福娣结婚已有38年,在这38个春秋里,他们彼此信任,互相理解。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刘先发在离家较远的一所完小担任校长,工作繁忙,家里的事很少顾及。责任田、家务劳动及照顾老人、孩子的担子几乎全落在了妻子一个人的肩上。为了让丈夫能够安心工作,妻子每天起早贪黑,脏活重活一手包干,把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从无半句怨言。
岁月流逝,刘先发夫妻俩进入了老年,他们的恩爱转移到了对双方健康的关爱上。刘先发经常把从报纸上看到的老年保健知识讲给妻子,妻子也把听来的民间保健秘方告诉丈夫。不管是外出旅游、户外活动,还是家务劳动,夫妻二人都同去同住,相互配合,恩爱有加。
孝敬父母 始终如一
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在刘先发家中更是表现突出。父亲七十多岁,得了中风以后,生活自理困难。刘先发夫妇带他四处求医问药,妻子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把照顾公公的重担压到了自己一个人的肩上,农活、家务、照顾公公,忙里忙外,却从无怨言。父亲病逝以后,母亲的身体也越来越差。2007年,母亲也得了中风、脑梗,一直瘫痪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家人服侍。刘先发此时已退休在家,夫妻俩就轮流“值班”,每天端吃端喝、端屎端尿,洗澡换衣。当老人睡久了,就扶起来靠一靠,天气暖和时,还经常搀扶老人出来晒太阳,直到2009年6月母亲病逝。
关爱晚辈 无微不至
幸福家庭常常体现在对晚辈的教育和关爱上。刘先发对两个女儿从小严格教育,教她们学知识、学做人。
大女儿喜欢唱歌,8岁时,就爱上了乐器,很想有一架电子琴。当时一架电子琴虽然只有150元左右,却相当于刘先发家几个月的生活费。对于刘先发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件奢侈品。为了攒钱,妻子每天起早贪黑上山采乌饭叶卖钱(当时每斤乌饭叶0.2元,一天最多能采20斤),苦干了几十天,终于凑齐了钱,给女儿买了一架金角牌电子琴。
小女儿酷爱美术书画,上初中时,因为家离中学较远,还要经过一段三里多的偏僻山路。父母每天都坚持在山路处准时接送。小女儿在美术专业师范学校苦读期间,夫妻俩省吃俭用,除了学杂费、生活费,还要确保价格不菲的墨、笔、纸、砚等学习用品的开支。
一个幸福家庭,不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家,不一定要奢华,但一定要健康向上、积极温馨。刘先发老师的一家,正是我们这个社会千千万万幸福家庭的一个缩影。
(张庆祥)
转自2012年4月15日第6期《新城点击》
上一篇:在“天下第一难事”面前
下一篇:好媳妇张树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