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到位,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彭福社区教育一瞥
发布时间:2007/12/12 12:49:24 作者:admin 浏览量:1174次
说起彭福,原先只是一个蜷缩在偏僻丘陵地区的无名村庄,交通不便,消息闭塞,进一趟城,光是坐车就要几个小时。而今,来到彭福,只见一条条平整干净的水泥马路环绕整个村庄,直通田间地头,一排排大树矗立在马路两旁,一幢幢楼房坐落于花草之间;面积3000亩的“双岛水库”水面烟波浩淼,岸边垂柳飘拂;社区活动中心的室外有假山、流水、曲径、回廊,完全是一座公园的模样;室内有图书阅览室、电脑房、健身馆,活动器材一应俱全;这里的多功能接待中心早已建成,医院、养老院、幼儿园也已竣工……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彭福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想了解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彭福社区的支部书记、现年70岁的沈庆喜。这位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老人说:“我们虽然开始过上了小康生活,可是如果思想上跟不上‘小康’的素质要求,那么现有的小康生活也巩固不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套用一句时髦的话,就是必须进行社区教育。”
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社区教育,才能够使各项工作真正地落到实处。彭福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借助多种载体宣传党的政策,传播致富信息
首先,利用墙壁和宣传牌上的标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有关规章制度等,公布“十要十不要”和“星级户”的评选标准;利用橱窗专栏发布各类致富信息,以便村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合理安排生产规模。其次,每天通过有线广播、电视,定时播放节目,让村民能够及时地听到党中央的声音,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形势。另外,结合中心村的建设,兴建了10400平方米的农民休闲广场,投资320万元兴建了社区活动中心,内部设施齐全,利用村民学校、老年学校、人口学校每月定时开课,不同年龄层次的村民都可以在这里锻炼身体,放松心情,而且能够学到科学文化知识。
二、邀请专家学者举办知识讲座,传授生产技术
为了帮助村民致富,必须让他们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否则,即使了解再多的致富信息,也只不过是“镜花水月”。为此,社区多次邀请市讲师团来到社区,为村民传授花卉苗木、大棚蔬菜的栽培技术和家禽、水产的养殖技术,讲解病虫害的防治知识。有了这些技术,村民就有了致富的信心。有的在500多亩的水面上做起了养殖文章,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鱼专业户沈志礼就尝到了甜头,去年收入4万余元;有的利用旱地资源,发展特种养殖、种植产业,建成了200多亩的“绿色银行”,村民周兴宏种植蔬菜瓜果,去年收入8万余元,村民沈庆玉根据当前市场形势在山坡草地养殖草鸡,去年收入7万余元。
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彭福人建设现代化新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科学引导和可持续发展,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步伐更加稳健而扎实。
三、组织社区居民开展评比活动,树立荣辱观念
村里常年开展“一帮一”的脱贫致富活动,开展致富带头人、“学科学用科学”标兵等各项评比活动。按照“十要十不要”和“星级户”的评选标准,抓好文明户和示范户的评比表彰,提升乡风文明程度。这项评比活动已经进行了十六年。通过评比,大家明是非、知荣辱,有力地促进了文明新风的形成,现在的彭福适龄儿童入学率、计划生育率和合作医疗保险率等均达到100%。
现在的彭福,乡风正、民心顺、社会稳,人际关系、干群关系和谐融洽,敬老爱幼蔚然成风。来到这里的人都会真切感受到,这里的环境优美而舒适,听不到城市里的浮荡和喧嚣;这里的生活富足而恬淡,不需要应酬上的虚伪和奢华;这里的人民平和而宽厚,看不到小市民的奸诈和偏狭。
彭福,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绩获得了“江苏省农村现代化先行示范单位”、“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康居示范村”、“江苏省百佳生态村”等多项荣誉,大力开展社区教育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禄口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石坤平)
下一篇:曹村社区腰鼓队助威“青奥”

